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河北网 (https://www.hebeiwang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创业 > 正文

“自行车首镇”小厂故事:快钱之后 断了财路

发布时间:2017-10-21 19:14:01 所属栏目:创业 来源:新浪科技
导读:副标题#e# 自行车生产车间内空无一人。新浪科技 摄 新浪科技 韩大鹏 资本的泡沫破裂后,留给王庆坨的不止有鸡毛,还有怨气。 这是一间篮球场大小的生产车间,昏暗且伴有潮气。阳光透过窗户缝隙折射进来,洒在布满灰尘的传送带上,一旁的铁板上,零星地叠放

老冯的经历代表着部分造车者的心声。在这个 4 万人口的小镇上,有两万多是自行车从业者,但自有知名品牌甚少。这里曾被誉为共享单车主战场,但从实际情况看,只有相对较大的车厂才是赢家,留给小厂的,多是车厂分发下来的二手单甚至三手单。

据了解,在当今主流的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中,前者在王庆坨镇的业务曾涉及车架供应,后者曾涉及前叉、车架和组装等。

当地多名从业者证实,因共享单车有相应标准,想拿到两者订单的车厂必须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。即便如此,这些车厂也只是承接了总量中相对较少的一部分,“当时那些较大的车厂实行三班倒,也接过百万订单,但忙不过来,做起来费劲,所以有时会分给小厂”。

总之,共享单车制造业的主战场或许并不在王庆坨,至少在“橙黄大战”中,这里的影响力和决定性十分有限。

真正决定摩拜和ofo产量的,只有飞鸽等老规模大厂。过往一年,ofo曾先后与飞鸽、富士达等大厂签订战略合作,天津飞鸽市场负责人当时向新浪科技透露,这间工厂每天可下线 8000 辆小黄车。富士达同样表示,为ofo开通数十条专线,每天下线超万辆小黄车,每年产能超过千万辆。反观王庆坨的自行车厂,具备同等实力者寥寥。

但直到现在,镇里仍有车厂对共享单车抱有幻想。即使前途未知,即使单车公司没有名气,他们也愿铤而走险,但不再像此前那般有求必应。

“订金现在是六成,这个没商量”,一家中等规模车厂的负责人透露,此前他们代工过3Vbike和町町单车,这两家均于几个月前倒闭,导致公司损失十几万元。因此公司更改了条款,凡是共享单车企业要求造车,订单不再是此前的30%,而是60%,而且最后一批货发出后,必须于当天结下全款。

镇上自行车店顾客寥寥。新浪科技 摄

镇上自行车店顾客寥寥。新浪科技 摄

(五)洗牌危机

当然,王庆坨镇也有很多车厂并未“跟风”,他们将精力用在了自主研发上,生产了山地车,童车和雪地车等车型,目前销量较好。

事实上,在王庆坨镇的五六百家车厂中,真正接触过共享单车的不足两成,更多的车厂早已谋求转型,其中以生产山地车为主,其次为生产儿童,另有少数车厂尝试生产雪地车。

当地一家较大车厂的员工透露,此前的自行车只有20%销售国内,多数销往中东等,去年该厂接了 10 万辆共享单车订单,重心全部转移至国内,销售额突破了 5000 万,待共享单车饱和后,公司将再次转型外销。

除了车辆生产,大量销售门店同样是小镇的“特色”。在小镇主干道,十几家门店均在销售自行车,却少有顾客光顾。

“一个月卖个二三十辆,日销量有时是零”,当地经营者分析,影响线下自行车销售的因素为:

1.越来越多城市修建地铁,地铁成主要通勤方式;

2.电动车的售价相当低廉,成为中短途通勤工具;

3.网上供选择的样式更多,线上价格优惠可退货;

4.共享单车在多地区投放,短途无需再购买新车;

……

中国自行车协会所给出的数据显示, 2016 年国内自行车行业产量为 8002 万辆,其中内需为 2500 万辆。自 2017 年共享单车出现后,为整个行业带来 3000 万辆的年需求。

大量需求或许很难维持,政府部门对此也早有预判。

“在共享单车方面,不能光低头吃草不抬头看路,要想长远”,在今年年初的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的副理事长会上,副理事长史春元就曾指出,希望大家共同思考开拓新的模式,当今休闲旅游等骑行圈子火热,高端自行车需求旺盛,可以作为产业发展的另一条路出路。

该协会的产量分析中也明确提出,共享单车虽然短期内有大量订单涌入,但在布局和需求达到一定饱和时,单车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常态。

由此可见,共享单车为王庆坨带来的复苏是短暂的,却是把双刃剑:

小厂抓住了稻草,在濒临倒闭时再次复活;

加速了行业洗牌,结束低端竞争促使转型。

当天的王庆坨飘着小雨,开发区的街道上空无一人。老冯的朋友圈中有条新闻:河北平乡成全国最大儿童自行车基地。

面对自己那规模不大的车厂,转手还是转型?老冯的眼神中透露着迷茫。

(编辑:河北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